“王炸”调控学区房,怎么看?
近日,北京市有关部门连续出招遏制学区房炒作乱象,北京市教委明确“过道学区房”不具备入学资格,研究论证扩大“多校划片”政策,并通过随机摇号的方式确定具体的学校学位。北京市发改委也要求,开发商和中介不得炒作学区房、高价房,严禁房地产经纪从业人员一年内买入卖出同一套房屋。这些措施被媒体称之为“王炸”,“王炸”出手,学区房热能降温吗?
光明网
学区房热映射多重社会焦虑
有媒体用纸牌游戏中的杀手锏“王炸”来形容北京市教委和住建委联手调控学区房措施的力度。
学区房问题,反映的不仅仅是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途径和方法问题。近来流传的有关北大和清华的毕业生买不起学区房,而被反诘为何还要上北大和清华的段子,倒是在某种程度上更能反映学区房问题的实质。借由房地产市场价格飙升而凸显出来的北、上、广等所谓一线城市乃至二线城市的学区房问题,实际上是多重社会焦虑的浓缩。
过去几十年中,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社会转型,其所带来的变化有万千种,但是,其中最根本的变化,就是人的自由度的提高。这个自由度,一方面是通过身体的位移范围而体现,更重要的是通过身份的社会流动而体现。社会流动障碍的减少,向上流动的增加,都是社会流动的积极一面,也是社会前行可从中得到正反馈激励的基础。
学区房问题的凸现,以及“北大和清华毕业生买不起学区房”的概括,却倒映出了“北大和清华毕业生”们对代际流动受阻的焦虑,反映了许多出身边远而普通的北大和清华毕业生对可能向下的代际社会流动趋向的担忧。就像“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一样,现在,许多通过教育渠道向上流动到北、上、广,刚刚站住脚跟的第一代成功的流动者,在学区房面前,可能会马上意识到,他们的成功甚至可能连二代都持续不了。而越是通过教育渠道向上流动成功的人,就越是明白他们之成功与教育的关联性,进而也就越发对买不起学区房的现实心生焦虑。
从另外角度看,学区房价格飙升,也同样是当下社会中的“成功人士”用货币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抢位大战。这种大战的实质,是用货币来松动已然板结化的社会流动的起始平台,用竞抬房价的方法来为进入优质教育资源平台的既有顺序强行洗牌,用高房价来冲击由学区房决定的优质教育资源已“有种乎”的现实,由此把向上社会流动的“成功人士”的成功,立刻兑现为下一代继续向上流动的起点优势。
自然,不论是已经在学区房定居的先天优势,还是凭借钞票而在学区房强行插队的后发制人,这都突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现实。这个现实又因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校不足而显得更加紧张。
因此,可以预见,“多校划片”政策的确可以增加利用学区房进入优质学校的不确定性,增加“插队者”的插队成本,但在没有其他路径的情况下,也只有选择冒着风险“一条路走到黑”。学区房,虽然采取的是“多校划片”政策,但毕竟还有被“随机摇号”成为优质学校学生的可能性,而在学区房之外,则连被“随机摇号”的机会都没有。当然,这个方法,很难缓解“北大和清华毕业生”以及“成功人士”的焦虑,反会为其增加又一重焦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原载光明网,有删改)
中国青年报
抑制学区房热还需供给侧改革
最近,“天价学区房”“过道学区房”的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有关部门也顺应民意对天价学区房现象进行了相应整治。虽然在平抑房价快速上涨的大背景下,这种治理行为值得称赞,但抑制天价学区房,如果只将焦点聚集于需求侧上,忽视了供给侧的改革,那么学区房价格高涨的成因,恐怕不能得到真正消除,平抑房价上涨也恐难持久。
所谓“学区房”现象,并非中国社会所独有,它通常与按片招生的公立学校管理制度有关。一般来说,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相差越大,在质量较好的学校附近的学区房价格,往往就会越高。在许多以公立教育为主的国家里,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学区房的现象都普遍存在。大多数父母,都会希望子女在更好的环境中成长,“孟母择邻”的心态绝非中国人所独有,大家都想去好学校,好学校的学区房价格自然会高出一般房产不少。欧洲的法国、意大利等国,都存在类似中国高价学区房的现象,虽然其价格不像中国一些地方如此夸张,但父母为孩子择校选择高价格学区房并不罕见。而欧洲一些较为富庶的国家,如瑞典、卢森堡,由于其教育投入较大,公立教育水平普遍较高,因此家长一般没有选择学区房的必要,其学区房价格通常与普通房屋没有差别。
相比较而言,私立教育比较发达的美国,其高价学区房的现象并不那么突出。这是因为优质教育资源的溢价,没有体现于临近房产的价格溢价之中,而是直接体现于私立学校的高昂学费当中。与中国的富裕阶层、中产阶层通过购买学区房来获得高质量教育不同,美国的富裕家庭通常采取直接从私立教育体系中购买教育服务的方式。值得指出的是,美国的公立学校的治安环境与教学质量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下滑,这让越来越多的中产家庭选择昂贵的私立教育,也让美国的学区房变得越来越没有特殊价值。
从欧洲和美国的例子可以看出,公立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其实是高价学区房产生的重要原因。当一个社会的公立学校教学水平一样好或是一样差的时候,学区房也就很难再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所以治理学区房,关键在于改善供给而并非抑制需求。中国社会好学校、差学校教学质量上的巨大差异,好学校与普通学校资源分配上的隐形鸿沟,都是催生天价学区房的关键因素。如果这些因素不改变,不让买学区房的抑价政策,不过是剥夺了一些富裕阶层运用财富购买教育服务的机会。
在目前难以迅速改变公立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的情况下,也许增加教育资源的多元供给,允许、鼓励、扶持民营教育,才是治理天价学区房现象的务实之举。相比于通过购买学区房来获得优质教学资源,家长直接向市场购买优质教学服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在孩子毕业之后转卖学区房谋利的投资冲动,而这恰恰也是当前天价学区房产生的重要原因。(作者储殷,原载《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